結論: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進行行業劃分,該用人單位行業分類屬于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行業代碼為C23。同時根據《建設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安監總安健[2012]73號),經分析認為,該用人單位為“職業病危害風險較重”的企業。
綜上所述,通過對該用人單位生產現場調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和相關資料的綜合分析,判定該用人單位為職業病危害風險較重的企業;同時結合生產現場職業衛生調查、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應急救援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調查及職業健康監護情況,用人單位當前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基本可行,正常狀態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降低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因此,在后續生產過程中,用人單位在采取本評價報告所提出的建議措施情況下,能夠符合國家和地方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
建議:
(1)加強對印刷機、油墨輸料管道密閉性等指標的檢查、維護,尤其閥門等重點部位,防止跑冒滴漏。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2)建議用人單位對調墨間設置局部通風排毒裝置,收集的廢氣凈化后排放。
(3)甲苯、甲醇為經皮吸收,建議用人單位在調墨間增設沖淋設施。
(4)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定期演練,總結演練效果,評價應急救援預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記錄。
(5)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如作業時可能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維護,同時督促工人在作業時按規范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6)用人單位未進行上崗前和離崗時的健康體檢,建議在今后落實好工人的上崗前和離崗時的體檢。
(7)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正己烷的工人,進行血糖體檢。
(8)按《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7號)等規定的要求健全與完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包括各級人員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危害檢修制度、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等。
(9)變更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的勞動者應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知識培訓的勞動者一律不得安排上崗。接觸塵毒的勞動者應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和防塵防毒知識技能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用人單位還應定期對在崗期間的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防塵防毒知識技能再教育和考核。職業衛生培訓應做好記錄及存檔工作,存檔內容包括培訓通知、教材、試卷、考核成績等,檔案資料應有專人負責保管。
(10)按《關于印發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范的通知》(安監總廳安健〔2013〕171號)的要求進一步健全與完善職業衛生檔案,檔案應包括: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職業衛生管理檔案、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11)建議用人單位對上崗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風險、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以《職業危害情況告知書》的形式告知,《告知書》一式兩份,一份附在合同中,一份存入員工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里。
(12)根據《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于警示標識管理規范》、《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 158-2003等的相關要求: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應當在工作場所入口處及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或設備附近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用人單位應在現有基礎上完善警示標識的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