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價結論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進行行業劃分,擬建項目屬于“機動車燃料零售(C5264)”。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安監總安健[2012]73號),經分析認為,該項目為“職業病危害一般”的建設項目。
本預評價報告對上虞城北客運加油加氣站新建項目進行了綜合分析,該項目在采取了擬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和本報告中提出的補充措施和建議的情況下,在正常生產運行情況下,能夠滿足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該項目在職業病防治方面可行。
二、建議
1工程技術補充措施
(1)在設備選型、采購過程中,嚴把質量關,降低日后生產過程中油氣的“跑、冒、滴、漏”或發生事故的風險;在后期項目運行過程中,加強生產設備、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檢維修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跑、冒、滴、漏”。
(2)液體物料裝卸時,應進行密閉性檢查,防止物料泄漏、逸散,同時,工人應采取有效的個體防護(包括皮膚防護、呼吸道防護),裝卸料過程應進行有效監護。
(3)對于擬采取的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等應定期進行檢查、清理和維護,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
2個體防護用品補充措施
(1)應根據工人實際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情況,按照《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2002)、《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國經貿安全[2000]189號)、《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安監總廳安健〔2015〕124)的有關規定,配備合格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呼吸、皮膚、眼部等防護用品),其防護性能和參數應符合相關要求,并確保工人在正常生產操作中正常佩戴。
(2)加強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監督與培訓,確保工人在正常生產操作中正確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并定期對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檢查與維護,確保防護有效。
3應急救援補充措施
3.1應急救援措施
該項目應結合項目的特點建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應急組織機構:由應急組織機構設置、相關職責、聯系方式組成;
(2)應急反應模式:按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大小及嚴重程度分不同的相應等級及不同的處理方式;
(3)應急救援物質:職業病危害事故預防報警、急救、事故處理所需要的物質如:報警儀、急救藥箱、空氣呼吸器等。
(4)應急演練和考核:規定應急救援演練的頻次、組織及相關考核方式。
(5)應急協議醫院:與具備應急急救能力的醫院簽訂救援協議,保障急救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醫療單位必須具備對急性事故和中毒事件的應急救援與醫療急救技能。
3.2應急救援設施
企業應明確作業場所用于應急事故的報警裝置、噴淋器等應急救援設備的安裝位置、數量及在各值班室配備的應急增援設備的名稱及數量。該項目應急救援設施按下列要求進行完善:
(1)應急噴淋設施
該項目應在儲罐處、加氣加油區內設置應急噴淋洗眼器,洗眼器應連接自來水,能正常出水;并張貼醒目標志,且服務半徑小于15米。
(2)風向標
該項目應在工作場所建筑物高處醒目位置設置顏色鮮明的風向標。
(3)急救箱
該項目急救箱內配備的內容可參照資料性附件表5-1。
3.3有限空間作業措施
(1)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辦理作業許可證;
(2)在作業前30分鐘內,首先進行氧氣、可燃氣體、一氧化碳等氣體檢測,確認安全,方可進入。
(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佩戴正確的防護用品,如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佩戴隔離式空氣呼吸器、氧氣報警器或正確的過濾式空氣呼吸器等。
(4)應配備監護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監護人員應堅守崗位,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并在作業前后對人員等進行清點。
4輔助用室補充措施
該項目衛生特征為3級,輔助用室應嚴格按照《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 進行設置。3級車間宜在車間附近或廠區設置集中浴室,浴室內一般按4 ~6個淋浴器設一具盥洗器,1個淋浴器的使用人數上限為 9 人。更/存衣柜的設計計算人數應按車間在冊工人總數計算。
5職業健康監護補充措施
該項目職業健康監護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等要求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企業今后在職業健康監護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應委托具有職業性健康監護資質的機構對作業場所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崗位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體檢范圍應涵蓋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時職業健康檢查、離崗后隨訪檢查,體檢率應保證100%。體檢結果應對員工進行告知,異常人員及時組織進行復查,發現職業病、疑似職業病及職業禁忌時,應進行妥善的處理。具體健康體檢內容參照資料性附件表5-2。
6職業衛生管理補充措施
6.1職業衛生管理機構、人員及防治規劃
該項目配備兼職或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輔助公司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及防治工作。
該項目應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內容宜包括:相關人員的責任、出現職業病事故責任追究、相關獎懲措施。
6.2職業衛生知識培訓
該項目應定期開展職工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各生產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質,對人體的危害,其他危限性;對各工序的職業危害采取的衛生工程防護措施;各崗位的操作規程;個體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和維護保養方法;職工急救常識,在緊急情況下,避免意外傷害的緊急應對方法等。
6.3職業衛生檔案
建立健全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檔案;
(2)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檔案;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 ;
(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6)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7)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
6.4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及中文警示說明
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及“安監總廳安健〔2014〕111號”文的要求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其中苯作為高毒物品,須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卡。
6.5加強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
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定期對該項目工作場所空氣中的毒物、噪聲、高溫、工頻電場等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強度)進行檢測與評價。
6.6職業衛生專項投資
建設單位應合理編制職業病防治專項經費各項預算,包括衛生防護設施費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檢驗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健康監護、職業衛生培訓等,并落實到各項職業病防護措施中,為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提供經費保障。
|